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郑重提醒
我校2025年对口升学、单招招生工作已全部结束,录取通知书将在5月底通过中国邮政速递EMS统一邮寄发放。任何关于招生、录取、转专业问题均可致电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
在此特别提醒考生及家长,不要轻信虚假宣传,防止上当受骗。
官方咨询电话03923352516,3338711。
一、我校所有招生政策均通过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信息网公布,请各位考生按照正规渠道咨询。
二、我校没有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校外人员进行招生代理与考前培训工作,学校也不组织考前培训工作。
三、我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实施“阳光招生”,公平、公正、公开,严格按照经河南省教育厅审批通过后的招生章程执行,不存在预留计划、预报名、承诺保证录取等行为。
四、我校所有收费均在新生报到时,由学校财务处统一收取,不会委托其他任何人收费,也不会通过个人提前向学生收取。
提醒广大考生警惕招生骗局
近年来,利用高考落榜学生和家长的焦虑心理实施诈骗的案件频发。以下是对此类诈骗案例的分析、常见手法及防范建议,供公众警惕:
一、常见诈骗类型及案例
1.“内部关系”入学诈骗
诈骗手法话术:骗子谎称与高校招生办、教育部门有“内部关系”,承诺通过“特殊渠道”补录或降分录取,“0+3,1+3”先上学晚拿毕业证等话术,甚至伪造录取通知书、公章、入学文件等。
案例:2022年,某家长被自称某高校“招生负责人”的骗子骗取20万元“操作费”,后发现所谓“录取”为伪造,学生无法入学。
2.“补录名额”骗局
诈骗手法话术:利用部分高校公开的补录信息,谎称有未公开的“内部名额”,要求支付“占位费”或“保证金”。
案例:2023年,某考生被诱导转账5万元“锁定补录名额”,后经核实,该校补录流程完全公开透明,无需额外费用。
3.“艺术类特招”欺诈
诈骗手法话术:针对艺术类考生,谎称可通过“评委操作”或“内部加分”录取,甚至伪造专业考试合格证。
4.“花钱疏通关系转学”骗局
诈骗手法话术:骗子冒充高校教务处人员、中介机构,谎称与教育部门或高校领导有“特殊关系”,承诺支付数万至数十万元即可转入名校或热门专业,甚至伪造转学审批文件。
案例:2023年,某家长为让孩子从普通高校转入某“双一流”大学,向“中介”转账15万元,后发现所谓的“转学通知”系伪造,骗子已失联。
5.“内部指标转专业”陷阱
诈骗手法话术:利用学生对本专业不满的心理,宣称可通过“内部名额”绕过学校公开的转专业考核流程,要求支付“打点费”。
案例:2022年,某高校学生为转入计算机专业,向自称“教务处工作人员”的骗子转账8万元,事后发现该校转专业需统一考试且完全免费。
6.学籍漏洞操作”骗局
诈骗手法话术:声称可利用高校学籍系统漏洞“暗箱操作”转学,要求学生提供身份证、学号等隐私信息,用于后续身份盗用或勒索。
案例:2020年,某学生轻信“黑客改学籍”广告,泄露个人信息后,被勒索3万元“封口费”。操作转学转专业
二、法律后果
1.对诈骗者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的,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伪造公章、公文(如录取通知书)可能触犯《刑法》第280条,最高可判处十年有期徒刑。
2.对受害者的风险
若学生通过非法途径入学,一经查实将被取消学籍,且可能因档案造假影响未来升学、就业等。
三、防范建议
1.官方渠道核实信息
所有高校招生信息均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https://gaokao.chsi.com.cn)或省级招办官网发布,切勿轻信私人渠道。
2.警惕“捷径”承诺
任何声称“花钱买分数”“内部指标”的均为诈骗。正规录取流程公开透明,不存在私下操作。
3.验证对方身份
要求查看招生人员的工作证、官方文件,并通过高校官网公布的电话直接联系招生办核实。
4.不轻易转账
正规高校录取无需提前支付“保证金”“操作费”,所有费用均通过学校官方账户收取。
5.留存证据及时报警
若发现受骗,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四、官方提醒
教育部和公安部多次联合声明:**高校招生有严格程序,不存在任何“内部名额”或“暗箱操作”。考生和家长应通过正规渠道咨询(如各地教育考试院、高校招生办),切勿因焦虑心态落入骗局。
如遇可疑情况,可拨打以下电话举报或咨询:
教育部监督举报电话:01066092315
公安部反诈专线:96110
高考失利并非人生终点,通过复读、职业教育、成人高考等正规途径仍有机会实现目标,务必远离“捷径”陷阱!